黄若舟老先生简介
黄若舟,男,汉族。1906年1月12日出生在江苏溧阳上黄镇。原名济材,字若舟,意济川必舟也。祖辈务农,幼年丧父,赖寡母织布、耕地供其求学。1912年读上黄初小,自幼聪颖好画,族人命其为族谱插图,深受族人称赞。继而勤奋学习山水、人物、花鸟及书法。族人视为可造之材。1925年中学毕业,由族人贷金助其报考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深造。在校学习时,从谙闻韵,潘天寿先生学花卉;跟李健、朱复戟先生习书法;随顾汀梅先生治金石,兼修素描。192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家乡任教。曾先后执教溧阳小学,溧阳中学、吴江震泽中学。又返沪执教湖州旅沪中小学,课余仍自修绘事,尤用功于山水及行草。 1934年暑假,只身赴西南采风。在大自然中写生了大量山水画,其《西南行图》横披,入选全国美展。 1937年执教上海青年中学,爱群中学、国立德育高中。有感于硬笔书法普及之重要,于1939年编写出版我国第一部介绍汉字通行书写字体的《通书》,后来经修订易名为《汉字快写法》成为现代硬笔书法的拓荒力作。 1941年赴重庆,担任教育部特约编辑,兼任国立音乐学院艺术理论课教授。 1945年抗日胜利后,先后担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教授。 黄若舟先生生前为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中国成立以后黄老曾担任中华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主席;上海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著名书法家、国画家、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黄若舟留给后人的艺术财富可谓丰厚。上海师大的师生们格外敬重满头银发、一脸和气的“黄老先生”。人们都知道老先生一生坎坷,两度陷入家破人亡的绝境,但他依然把真诚和热情献给了弘扬民族文化和播种人类文明、进步的事业。他说,取名“若舟”就是“逆水奋进,以求自新”之意。 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黄若舟先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书画作品和许多理论著述。他先后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被誉为“字学津梁”的汉字通行书写字体《通书》、现代硬笔书法的拓荒力作《汉字快写法》、《硬笔书法》、《汉字手写体》、《汉语速记一笔书》、《简体字汇》等著作,其中《怎样快写纲笔字》《通书》一书,印量高达2000余万册。为规范汉字书写,提高民众硬笔书写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的拓荒者"。 老先生是著名书法家、国画家、社会活动家。他工书法行草朴茂清逸,富书卷气。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及在报刊发表。亦擅山水国画,以花鸟见长,并致力于书画理论和教学研究,著术甚丰。出版《花鸟画技法》、《怎样画蔬果虫草》。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76岁高龄他还亲自带领一班人马,尽览名画古迹,遍访名家大师,历时三年,完成了《中国画教学》、《中国书法教学》两部教学电影,作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教材。在89岁高龄时,他竟能历时十年完成他的“衰年变法”,创造出将书、画艺术揉合在一起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书画缘”。佳作“鹅池”,墨色飞舞,洒脱飘逸,两字中间还有一只洁白美丽的天鹅荡漾在池中……中华书画百花园中的又一朵艺坛奇葩,至今令人拍案叫绝、浮想翩翩。 1998年黄若舟老先生还将他创作的一幅《虎威图》送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因安南先生属虎,用《虎威图》表达了他对安南先生的才能和勇气的敬佩之情和对世界和平进程的关切之意。 黄若舟先生一生不知疲倦地讲学、开会、授道传艺,著书立说。老人家一生坎坷,两度经受家破人亡的人生考验,几十年的风雨磨砺,练就了他坚毅、宽容和保持坚定人生信念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弘扬民族文化和播种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一生为教,千秋之功”,是黄若舟先生道德人品和思想境界最概括的评价。 黄若舟先生仙逝于2000年7月21日。
发布时间:2011/3/28 19:3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