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先生簡介
近代傑出畫家、海上畫派的佼佼者——任伯年先生簡介中國書畫博客網 任伯年(1840-1896)是我國近代傑出畫家,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他的傑出藝術成就受到世人矚目。中國書畫博客網 任頤初名潤,字小樓,後字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父親任聲鶴是民間畫像師,大伯任熊,二伯任薰,已是名聲顯赫的畫家。少時受家庭的薰染,已能繪畫。十來歲時,一次家中來客,坐了片刻就告辭了,父親回來問是誰來,伯年答不上姓名,便拿起紙來,把來訪者畫出,父親看了,便知是誰了。這說明任伯年幼年就掌握了寫真畫技巧。 任伯年曾在十幾歲青年時期,在太平天國的軍中"掌大旗",直到天京淪陷,任伯年才回家鄉,後至上海隨任熊、任薰學畫。以後長期在上海以賣畫爲生。任伯年學畫時近30歲,畫多而名聲漸大,但其身心深受鴉片之害,損傷元氣,這也是他年僅56歲就過早去世的原因。 任伯年的繪畫發轫于民間藝術,他重視繼承傳統,融彙諸家之長,吸收了西畫的速寫、設色諸法,形成自己豐姿多采、新穎生動的獨特畫風。 任伯年精于寫像,是一位傑出的肖像畫家。人物畫早年師法蕭雲從、陳洪绶、費曉樓、任熊等人。工細的仕女畫近費曉樓,誇張奇偉的人物畫法陳洪绶,裝飾性強的街頭描則學自任董,後練習鉛筆速寫,變得較爲奔逸,晚年吸收華(岩)筆意,更加簡逸靈活。傳神作品如《三友圖》、《沙馥小像》、《仲英小像》等,可謂神形畢露。 就任伯年的個人藝術造詣來看,花鳥畫的本領比較高,若以當時畫壇的情況而言,他的人物影響比較大,原因是當時畫人物畫家少,成就高者更少,象任伯年這樣造詣,自然推至旁首。 任伯年的花鳥畫更富有創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筆見長,"仿北宋人法,純以焦墨鈎骨,賦色肥厚,近老蓮派。後吸取恽壽平的沒骨法,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筆墨趨于簡逸放縱,設色明淨淡雅,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溫馨的格調,這種畫法,開辟了花鳥畫的新天地,對近、現代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任伯年的山水畫創作不多,早年師法石濤,中年以後兼取明代沈周、丁雲鵬、藍瑛、並上追元代吳鎮、王蒙、以縱肆、勁真的筆法見長。 19世紀80年代是任伯年創作的鼎盛時期,創作題材上範圍擴大了,具有深刻的社會內容,用隱晦的手段寄寓深情。90年代,數量很多,但從作品的思想性看似乎沒有超出80年代,但藝術手法上則更加熟練,大膽、概括,特別是花鳥畫,達到"爐火純青"的佳境。 任伯年二十多年的繪畫創作,留下了數以千計的遺作,是曆史上少見的多産作家。最早的作品是同治四年作的,最晚的作品爲光緒乙未年冬十月,去世的前一個月作的。重要作品如同治七年(1868)仿《陳小蓬鬥梅圖》,現藏故宮博物院,光緒三年(1877)作《五十六歲仲英寫像》、《雀屏圖》。光緒七年(1881)作《牡丹雙雞圖》,收入日本《支那名畫寶鑒》;《漁歸圖》,收入《陸氏藏畫集》;仿《宣和芭蕉圖》,收入《南畫大成》。次年作《人物冊》,收入《南畫大成》。十一年(1885)作《壯心不已圖》、《墨筆人物山水冊》、爲外祖趙德昌夫婦寫像。 任伯年現存作品,大多收藏在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內。民間及港、台私人手裏也留有一些他的作品。任伯年作品在他在世時即廣爲流傳,解放前畫店、地攤多有出售。解放後則較少出售,多由國家收購,歸各地博物館收藏。80年代後民間收藏部分流入香港,台灣、美國、尤以香港爲最多。
發布時間:2010/2/13 5:4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