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虚亭嘉树图》赏析
![]() |
王翚 虚亭嘉树图 立轴 纸本水墨 67.2 x 32cm 1678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他和王时敏、王鉴、王原祁被并称为“清初四王”,而在“四王”中,他又被誉为“画圣”,为清初画家的代表人物,也是“虞山画派”的开派人物。自幼承家学习画,又从张珂学黄子久画法,后师从王时敏与王鉴,画路渐宽。但他不止于南宗山水,亦向北宗山水取法。
王翚是一位长寿而创作殊多的画家,其山水画有早、中、晚三期的变化。35岁以前为早期,主要临仿古画,笔墨尚不成熟。35岁到60岁为中期,博采南北诸家之长,面貌多样,笔墨精能,被誉为“海内第一”。60岁以后属晚期,技法更加纯熟,但下笔、构图往往形成一定格式,不及中期生动多姿。
江苏省美术馆藏《虚亭嘉树图》创作于1678年,正值王翚创作生涯的中期。正如题跋中所标明的,“虚亭嘉树,写唐解元意”,唐寅的画风承袭周臣,继承李唐、刘松年等人画法,造型精确,技巧高超,又从李成、范宽、南宋四家及元人诸家那里兼收并蓄,风格严谨而清逸,在院体画中融入强烈的文人情致。
此作前景中的树木结构严谨,层次丰富,枝桠错落有致,笔法多样且浓淡干湿得宜。下面的平坡借鉴了元人的长披麻皴,苍润舒朗。中间的坡石与远景的山石借鉴了宋人的笔法,结构清晰严谨。总体来看,非常接近唐寅作品中的细笔一路。王翚在《清晖画跋》中提出:“凡作一图,用笔有粗有细、有浓有淡、有干有湿,方为好手。若出一律,则光矣。”在笔墨技法的融合上,王翚一方面逐渐地将宋人的一些严谨、工整与顿挫感的湿笔融入元人松动的干笔中去,追求笔墨线条的工写结合与灵活性,力求做到笔墨线条的粗与细、松与紧、干与湿、浓与淡、线与面以及形与意的结合与兼顾。这些做法同样体现于《虚亭嘉树图》之中。无怪乎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评:“王石谷翚,天分人功,具臻绝顶。南北两宗,自古相为枘凿,格不相入,一一熔铸毫端,独开门户,真画圣也。”(江苏省美术馆 吴振)
发布时间:2020/11/17 9:33:00,来源:中国书画网